张碧辉,教授,1965年华中工学院毕业;1968年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学研究生毕业。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武汉市科委主任等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著述20部,代表作是《科学教育与科技进步》、《科学社会学》,发表论文100余篇。
当记者来到珠江三角洲腹地番禺创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时,只见昔日的山坳荒地,现已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完全可以与发达国家校园相媲美。在挂着“莫嫌世上多风雨,一生都在旅途中”条幅的办公室里,我们采访了张碧辉院长。
记者: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创办才5年多,它和老大学所走的路子有何不同?
张碧辉:学院不办社会,机构简练,队伍精干。教师全在校外居住,学院也不办什么附中、附小、幼儿园、医院。学校只设办公室、教务、学生、后勤几个处。教师中,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比例大体是2∶1,师生比例是1∶20,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的。
记者:听说您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职业性、大众化、开放式”的办学路子,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张碧辉:我学院的人才模式很通俗,既“理论上超过中专生,动手能力强过本科生”。大部分学生都会计算机绘图和辅助设计,工科学生在学校要求拿到中级电工证。所以我校已毕业的几届学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这就是“职业化”。提出“大众化”是有别于老大学的“精英教育”,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扩大招生,今年正式提出了搞“宽进严出”的办学试点,尽量满足当地青年上大学的要求。“开放式”说的是,我们这所年轻的学院也已经多次举办了全国性和粤港澳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一些名家包括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物理学家马凯博士等都曾对师生做过报告,带来了学术春风。
记者:按照这样的思路办学,想必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办出自己的特色了,而且,这也应该都是学院之所以发展速度快的原因吧?
张碧辉:前不久,教育部高教司请来几位专家考察我院,专家们认为我们学院已经有了一些特色,如专业紧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为区域经济服务;如学院将教职工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鼓励“一专多能”、“一人数岗”,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教职工注重年轻化、“双师型”,平均年龄为39.2岁,又能教学又能操作的教师占1/4……是鲜明的办学特色使我学院充满了活力和生气。